缺乏自信者的嘴臉
翁詩傑∵
自由論談∵
星洲廣場 2008-04-20 11:54
古今中外,舉凡是沒有自信的帝王領導人,對周遭群臣乃至黎民百姓,都是一種災難。原因簡單不過,升斗小民缺乏自信,充其量只是個人的前途多桀;可領導人手握權柄,若自信不強,則很可能鑽牛角尖,甚至走火入魔。
他可能懼于失去權柄,不惜挖空心思打壓政敵。即便是黨內同志,也極可能成為他監視盯哨,甚至是整肅批斗的對象。具此心態的領袖,往往都不是強勢的領導,不能以德服眾,也同樣不足以力服人,可偏偏又對黨內外敵人的潛在威脅感到惶恐。
對外敵,他或許礙于力有不逮而不敢輕舉妄動,可對內的監控,卻充分發揮出“內斗內行”的本色。一些服膺威權領導的黨團,擁有御用的特務機關,用以防內,就是最佳的例證。
同樣的,喜歡搞民粹的黨團領導人,即便是別人天天投其所好,或懾于其權勢而尊從他的民粹政策,他依然是難于寬懷的。因為他缺乏自信,也對人充滿了懷疑。
台灣政壇自公元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以來,所掀起的本土民粹熱,便已讓“愛台、賣台”的標簽充斥整個政壇。彷佛不宣示“愛台”,便無從凸顯本身的“政治正確性”。始作俑者固然有其政治議程考量;可另一邊廂,敵友雙方也聞聲起舞,盡被對方玩弄于鼓掌之間。
乍看這類政治動作,外人自不免會啞然失笑。這不期然令人聯想起古代剖胸掏心以示忠烈的血淋鏡頭。我們在感嘆“今夕何夕”之餘,實不應忘記大馬華人亦曾一度陷入周期性的“宣示效忠”深淵。其時,在官方場合不說馬來語,就是質疑國語地位,愛國性備受質疑;爭取少數族群的平權,就是蔑視多數族群的特權地位,同樣會惹人物議。
饒有趣味的是,缺乏自信的領導人也往往會對“矮化”議題顯得格外敏感。這可體現在外交禮儀的枝微細節上。甫告落幕的中國博鰲論壇,代表台灣非官方機構的候任副總統蕭萬長成為台海兩岸媒體的聚焦。主辦當局給予他的接待規格,包括座位排列也立時成為台灣朝野熱烈討論的議題。
熟知兩岸關系者都會明瞭雙方的政治忌諱與定位。然而令人嘆為觀止的是,當蕭萬長被安排坐上第一排貴賓席時,卸任的陳水扁不單不會為己方代表受到合理的禮遇而欣慰;相反的,他口風一轉,卻把首排的貴賓席刻意說成是“特首席”,只因同排並坐的還有港澳特區的首長。因此,依他所見,這還是變相的“矮化”,把蕭萬長等同“特首”視之,隱喻中方仍把台灣與港澳地區的地位劃上等號。
縱觀目前台灣在野綠營的心態,不難發現一種極其矛盾的圍城心態︰當台方受到冷待,國際空間備受壓縮時,他們固然會振振有詞訴說自己受到“矮化”與打壓;可一旦受到台海彼岸的禮遇,他們旋即又說對方心懷叵測,立意以懷柔手段要把台灣“統”掉(意指統一併吞)。
歸根結底,這種反應自是缺乏互信基礎所致。撇開政治成見,以一般常理視之,我們期待任何一方或個人,在與人互動交往時信任對方,首先他必須先對自己具備信心。
畢竟,一個充滿自信的個體,即便是受到不合理的冷待、矮化和打壓,也仍不會盡失自己的光芒。有道是︰格局決定結局。而決定格局的關鍵,往往離不開當事人的自信。
几个月前没有想到自己今天也是如此。
没有自信的总会长
没有信心的总会长
没有基层的总会长
害怕老二的总会长
妒忌老二的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