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下令天主教会周报《先驱报》(The Herald)停止其马来文版的出版,直到法庭判决有关查禁「阿拉」字眼的官司判决为止。让波力不禁愕然!曾几何时,“阿拉”已成为回教徒的专有神称,其他人不得擅用了?
波力翻翻书架上三种语文的圣经,虽然没有天主教会使用的版本,但相去仅是翻译,在马来文版本里头找到第一句以「阿拉」称呼上帝的章节,那是在圣经的第一个篇章,创世纪的第二章第四节,特节录各语版本对该段经文的翻译如下:
创世纪 2.4
创造天地的来历,在耶和华 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这样。(旧约圣经,新国际版)
GENESIS 2.4
This is the account 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when they were created. When the LORD God made the earth and the heavens. (The Holy Bible, The Old Testament;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
KEJADIAN 2.4
Demikianlah riwayat penciptaan alam semesta. Pada masa TUHAN Allah menciptakan alam semesta. (Alkitab Berita Baik, Perjanjian Lama, Lembaga Alkitab Indonesia.)
众所周知,基督教发源自以色列,早在伊斯兰立教之前六百年便已流行于中东地区,欲了解伊斯兰教,就得先探索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的创教背景,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出生于阿拉伯的麦加城。他的家族虽然显赫并极受尊敬,但他是个遗腹子,幼小十分清苦,六岁成为孤儿,由亲戚哺养。古代阿拉伯崇尚多神宗教,崇拜月、星、男神、女神和众神灵。随着年龄增长,他深受阿拉伯宗教中的争吵、拜偶像、不道德和放荡等恶性所困扰。
十二岁时他曾随叔父及骆驼商队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听到许多《圣经》故事,使他眼界大开,智识急增,对宗教与人生有了初步理解,加深了对阿拉伯宗教的信仰和习惯的怀疑。二十五岁时他与麦加城里比他年长十五岁的富孀卡迪雅(Khadija)结婚。卡迪雅为他生下二男四女。穆氏先后娶妻九人,妾三人,其中七人为战争制造出来的俘虏及寡妇,至于年纪最小的
阿伊莎,成婚时年仅九岁,据称在当时是可被社会接受的政治婚姻。
相传在公元610年的某个夜晚,当穆罕默德在洞中静修时,天使加百列(圣经中记载负责为神传递信息的天使长)突然向他显现,要他去传扬造物的真主之名。后来加百列又向他显现多次。穆氏随即将天使的话向信徒覆诵。阿拉伯字Al Qar-an,英文作Koran,意即覆诵、诵读、传扬之意,中译为「可兰」或「古安」。所以回教圣书《可兰经》被认为是穆罕默德所领受的启示的记录。这些启示使穆氏非常振奋。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开始在麦加城中传扬他的宗教思想。
根据这项简短的阐述,相信大家都不难理解为何马来文版圣经会以「阿拉」称呼上帝了,事实上,这个对造物主或神的尊称,乃马来文延用自阿拉伯文的古语,是早在穆圣诞生之前,就已被阿拉伯人广为使用的名词。
若相信真主是自有永有,全能无限的神,那人类当有任何语言都不配为祂取名称号的觉悟;到底应将造物主称作阿拉或安拉、上帝或真主、耶和华或其他的什么名字,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难道这就能突显谁比谁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吗?何况这种语言的应用,还更早于相关的宗教信仰,又何必强人所难呢?活在大马,难道连使用语言的权利都已不被尊重了吗?
最近那个被冒名的马来妹好像很大条哦,你也要中?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