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禁手机,老师充公,家长抗议的事件再次重临全能国土,这一次副教长魏博士训示各校必须「严格执行」这项早在2006年就己通过的条例,势必在校内「打击」冥顽不宁的「罪犯」,还学园一个清静的学习空间。
回答「为何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的标准答案是「因为影响老师教学授课」,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那是因为将手机带到学校里去冒险的同学,绝不会笨到启动了铃声而让它「此地无银三百两」;真正的问题出在同学之间的相互比较,造成贫富贵贱的失衡心理,最终甚至引发偷窃、强夺,甚至贱价变卖以换取现款零花的现象,让校方烦不胜烦。
波力与在中学教书的友人谈起此事时,他们也表示,学生们因为携带手机而影响上课氛围的情况,一般上是不存在的,老师也不容易发觉哪位学生带了手机来上课,惟一「露宝」的状况,往往是因为突击检查,才得以从书包或口袋里搜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手机来,而且实际数量几乎「满额」,使她全然相信MCMC所公布的数据!
根据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所发表的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四季,我国的手机线路计有两千七百多万条(27,125,000),渗透率高达96.8%,也就是说,几乎每个大马人一出世便有一台手机!虽然,这也包括一人双机及某些废置的门号户头,但若扣除荒郊原住民及幼童的数量之后,看来也相去不远了。也就是说,高小或以上的学生手机用户绝不在少数,而事实上,这些年龄届于七至十八岁的年轻族群,几乎是平均电讯使用量相对更为频密的用户。
如今手机的功能已可说是千变万化,岂止收发简讯或接拨电话这么简单,以波力为例,它是我随身携带的多语词典及百科全书、浏览器、导航仪、有声书藏书阁、收音机、全球地图集、气象预报器、单位与即时货币换算器、电子邮箱、随身影视机、全球影音库、家电遥控器、防盗监视器、游戏机、相机、录影机、录音机、随身听、计算机、记事本、文章编辑器、试算表、电子书阅读器、闹钟、翻译机、股市报价器,甚至是手电筒!而这些仅是现代手机的基本功能,我实在难以想像,若有一天手机离开波力的口袋,将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我喜欢以「手机」称呼这件工具,那是因为以往「手提电话」的旧称已不足以诠释它的用途,事实上,当今的「手机」用于其他实用功能的时间往往还比传统的拨电呼叫来得长。对年轻人而言,所谓的手机,也许真正的功能是一台MP3随身听,对行动族而言,它却可能是一台GPS导航器,对一名学生或社会人士而言,它或许是一台随时可供查阅生字或翻译的字典,对生意人来说,它是一台随身携带的计算机、个人助理或「报价器」;而对一名居家主妇,它还可以是一部随时记录孩子成长历程的轻便相机。
对于这样的一部「机器」,我们甚至无法确认使用者携带的目的,也许,它还可以是一件极为有效的学习辅助工具,若断然禁止,能确定就是正确的吗?
还记得早期乘搭飞机,为了确保安全,手机是被全程严禁使用的电器用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航空公司亦意识到手机的多功能用途,因此正式放宽条例,允许乘客在稳定飞行的时段启用非通讯类功能,因为商业需求,航空公司增添了应对的智慧。
日本的电讯业者基于幼童不善辨识,特别推出以父母为销售对象的单键手机,孩子只能拨通预设的几个电话号码,以便孩子随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某些机型当中还置有卫星定位功能,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得到周全的保护。
至于引发违法事件的问题,波力的看法是:手机是死的,人是活的,管理它,不是惧怕它。手机不是学校里才有的东西,就有如街上都是价值连城的好车子一般,若在相对更加单纯的学生社群里,都无法有效管理如此简单的生活次序,那我们如何奢望我们的教育系统真能教育出遵重社会守则的孩子?孩子又如何能够在如此复杂的社会里安份循法?